1.料槽的設計
料槽大小、深度要根據雞的品種、日齡大小設計,育雛逐步轉為用料槽。脫溫雞后料槽槽底尖、肚大口小,兩邊上緣應加2cm的卷邊,以防雞進入槽內抓出飼料或采食時飼料外溢浪費。料槽放的位置要適宜,槽的上緣比雞背高出2cm,防止飼料被掀到槽外浪費。
2.日糧搭配
搭配日糧要選擇無殘留、***、無公害的飼料原料和添加荊。在配料時要按雞的品種、日齡大小、公母、用途等來確定飼料中的蛋白質、能量、維生素、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比例。盡量做到原料種類多樣化;盡量育雛雞喂商品顆粒雛雞料,脫溫后逐步喂自配全價料,以滿足雞在各個階段對營養物質的需要,又不浪費飼料。
3.飼喂習慣
定時定量飼喂,投料做到少放勤添,一次投料量不超過料槽深度的1/3。要定期驅蟲,減少飼料的無效投入。定期補喂砂粒有利于飼料的消化和吸收,可節約飼料,減少浪費。試驗表明,定期補喂砂粒與不補喂砂粒相比,消化率可提高3%一10%。提高飼養員的效益意識,將耗料量與飼養員的工資掛鉤。
4.飼料貯存
做好飼料保管,飼料要放到通風、干燥、避光的地方,防止飼料氧化、霉爛變質,鼠、烏偷食等造成浪費。雞場要定期滅鼠;對于飼料的發霉變質,要求在貯放飼料時注意通風防潮,定期晾曬或加入防霉劑。
注意應激不良應激對雞只影響較為廣泛,就飼料方面,可造成雞只只吃料而不生產或生產性能降低等情況,因此要盡量減少不良刺激。
5.營養配比
如果營養不全,勢必造成增加采食量以彌補某一營養物質的缺乏,從而造成飼料浪費。因此要飼喂營養平衡的全價飼料,大大限度地提高飼料轉化率。
6.光照控制
合理的光照制度,既可保證營養供應,又可提高飼料轉化率,從而減少飼料浪費。產蛋雞適宜光照時間為16h,強度為3W/m2。
7.環境溫度
溫度不適宜將額外增加雞的采食量。因此,冬季要采取有效的防寒保溫措施,夏季應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,力求控制適宜舍溫來提高飼料轉化率。